产品质量保证承诺:
1、售前技术咨询:可帮助用户设计,无偿提供技术咨询。
2、交货日期及交货地点: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按时送货到用户*地点。
3、安装督导:按需方要求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指导。
4、产品的初验、试运行、终验:积极配合需方设备的初验、试运行、终验工作,并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5、产品保修期:保修一年,在保修期内,我方将无偿更换由于原材料、设计及制造工艺等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而发生故障的产品,并在买方无法处理的主要问题上,免费提供更换服务,及时解决产品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产品的修理问题。
资料服务: 1、随产品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及安装说明书。
2、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安装,并提供产品设计安装图纸。
3、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产品的有关性能资料及各种特性曲线。
4、提供培训用户所需的培训教材及相关资料。技术支持服务:本公司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电话支持及现场支持两种,用于协助用户设备故障及时得到解决,保证设备可靠、稳定的运行。
t?
大家都知道德国阳光蓄电池是阀控式密封的,是胶体的,是铅酸的,我们之前也有了解了铅酸蓄电池的各种不同的种类,那我们知道了有AGM密封铅蓄电池和胶体密封铅蓄电池两种,那他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一起了解一下:
1.电池的工作原理
不论是采用玻璃纤维隔膜的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以下简称AGM密封铅蓄电池)还是采用胶体电解液的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以下简称胶体密封铅蓄电池)(代表:德国阳光蓄电池),它们都是利用阴极吸收原理使电池得以密封的。
电池充电时,正极会析出氧气,负极会析出氢气。正极析氧是在正极充电量达到70%时就开始了。析出的氧到达负极,跟负极起下述反应,达到阴极吸收的目的。
负极析氢则要在充电到90%时开始,再加上氧在负极上的还原作用及负极本身氢过电位的提高,从而避免了大量析氢反应。
对AGM密封铅蓄电池而言,AGM隔膜中虽然保持了电池的大部分电解液,但必须使10%的隔膜孔隙中不进入电解液。正极生成的氧就是通过这部分孔隙到达负极而被负极吸收的。
对胶体密封铅蓄电池而言,电池内的硅凝胶是以SiO质点作为骨架构成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它将电解液包藏在里边。电池灌注的硅溶胶变成凝胶后,骨架要进一步收缩,使凝胶出现裂缝贯穿于正负极板之间,给正极析出的氧提供了到达负极的通道。
由此看出,两种电池的密封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其区别就在于电解液的“固定”方式和提供氧气到达负极通道的方式有所不同。
2.电池结构和工艺上的主要差异
AGM密封铅蓄电池使用纯的硫酸水溶液作电解液,其密度为1.29—1.3lg/cm3。除了较板内部吸有一部分电解液外,其大部分存在于玻璃纤维膜之中。为了给正极析出的氧提供向负极的通道,必须使隔膜保持有10%的孔隙不被电解液占有,即贫液式设计。为了使较板充分接触电解液,较群采用紧装配的方式。另外,为了保证电池有足够的寿命,较板应设计得较厚,正板栅合金采用Pb`-q2w-SrrA1四元合金。
胶体密封铅蓄电池的电解液是由硅溶胶和硫酸配成的,硫酸溶液的浓度比AGM式电池要低,通常为1.26~1.28g/cm3。电解液的量比AGM式电池要多20%,跟富液式电池相当。这种电解质以胶体状态存在,充满在隔膜中及正负极之间,硫酸电解液由凝胶包围着,不会流出电池。
由于这种电池采用的是富液式非紧装配结构,正极板栅材料可以采用低锑合金,也可以采用管状电池正极板。同时,为了提高电池容量而又不减少电池寿命,较板可以做得薄一些。电池槽内部空间也可以扩大一些。
3.电池放电容量
近来的研究工作表明,胶体电解液配方,控制胶粒大小,掺入亲水性高分子添加剂,降低胶液浓度提高渗透性和对较板的亲合力,采用真空灌装工艺,用复合隔板或AGM隔板取代橡胶隔板,提高电池吸液性;取消电池的沉淀槽,适度增大较板面积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可使胶体密封电池的放电容量达到或接近开口式铅蓄电池的水平。
AGM式密封铅蓄电池电解液量少,较板的厚度较厚,活性物质利用率低于开口式电池,因而电池的放电容量比开口式电池要低10%左右。与当今的胶体密封电池相比,其放电容量要小一些。
德国阳光蓄电池放电安全节能技术
通信后备蓄电池质量是通信网络供电不间断的重要**,是整个通信电源设备供电**,保证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根据蓄电池特性和维护要求,蓄电池放电容量测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论述了当前两种蓄电池放电容量测试技术的利弊,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全在线蓄电池放电安全节能技术,为解决业界几十年来蓄电池放电测试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1、当前电池放电技术分析
1.1离线式放电法技术分析
(1)将其中一组电池脱离系统后,一旦市电中断,系统备用电池供电时间明显缩短,何况此时尚不清楚另一组在线电池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此放电方式事故风险性高。如要用此方式放电,建议提前启用发动机组,并确保发电机组、开关电源等设备能正常运行,保证安全;
(2)离线放电结束后的电池组与在线电池组间存在较大电压差,若操作不当将引起开关电源和在线电池组对离线放电后的电池组进行大电流充电,产生巨大火花,易发生安全事故。用此方式放电,需要配备一台整组智能充电机,对该离线电池组先充电恢复后再并联回系统,以解决打火花问题,这样将使系统更长时间处于单组供电状态,事故风险高。另通过调整整流器输出与被放电的电池组电压相等后进行恢复连接。上述操作一定要谨慎操作;
(3)此放电方式操作时既要脱离电池组的正极,又要脱离电池组的负极,尤其是脱离电池组负极时需要特别小心,操作不当引起负极短路,将造成系统供电中断,导致通信事故的发生;
(4)此方式是将电池通过假负载以热量形式消耗,浪费电能,影响机房设备运行环境,需要维护人员时刻守护以免高温引发事故。
1.2在线评估式放电法技术分析
(1)调整整流器输出电压至保护低压值(如46V),使所有后备电池组直接对实际负荷进行放电至整流器输出电压保护设置值。由于现网系统设备绝大多数电池配置后备供电时间为1~4h,放电电流大,应考虑电池组至设备供电回路压降及设备低压工作门限,以及保证系统供电安全,在线评估式放电其调整整流器输出电压不允许过低(如46V),放电深度有限,对实际负载的放电时间掌握比较困难,评估电池容量难以准确,对电池性能测试有不确定因素存在,从而对保持电池组活性这一放电测试目的难以达到维护预期工作效果;
(2)如果两组电池都有失容或欠容、落后等质量问题,当其放电至整流器输出保护值的时间,不易被维护人员及时发现,此时可能后备电池容量所剩无几,存在高风险。在此情况下,此放电方式比离线放电方式安全性更低;
(3)由于放电深度有限,对保持电池组的活性这一放电测试的目的无法达到,更为关键的是在全容量放电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电池组在放电前期表现正常,但到中后期,有些落后电池才开始逐步暴露出来。这一部分落后单体,于此放电方式的深度不够而没有被发现。所以我们称此放电方式为在线评估式,它只能大致评估电池组性能,或检测此电池组可以放电至此保护电压的时间长短,而无法进一步检查除此时间外究竟还能放电多长时间;
(4)组间电池放电电流不均衡。各组电池将根据自身情况自然分摊系统的负荷电流来放电,落后电池组,内阻大,分摊电流小,而健康电池组,内阻低,分摊电流大,造成某些落后电池因放电电流不够大而无法暴露出来的现象,达不到我们进行放电性能质量检测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心机房蓄电池必须定期进行容量测试的需求下,目前两种容量测试方法,各有特点又各有弊端。
德国阳光蓄电池单电池电压监测
全电子式的监测,对蓄电池的运行情况可以作到较为全面的监测与管理,如单电池电压、电池组电压、充放电电流、蓄电池的环境温度等。通过蓄电池运行参数的监测,可以保证蓄电池在正常条件下的运行与工作。但当蓄电池运行条件无法**的前提下,蓄电池运行参数的监测是无法反映其性能参数的。
3)单电池内阻监测
电池总内阻是电荷转移电阻与各部件欧姆电阻的总和,实验表明:欧姆阻抗是电池早期失效的较大隐患。
以下是较通常的影响内阻变化的因素:
腐蚀随栅板和汇流排的腐蚀,金属导电回路变化,使内阻增大。
栅板腐蚀和长年使用会导致活性物质从栅板上脱落,使内阻增大。
硫化随一部分活性物质硫化,涂膏的电阻亦增加。
电池干涸由于VRLA电池无法加水,失水可能使电池报废。
制造制造缺限,如铸铅和涂膏,都能导致高的金属电阻和容量问题。
充电状态从浮充状态到20%容量的放电,几乎不影响内阻。实验表明20%的放电对内阻的影响小于3%。
温度39℃以内的高温对电池内阻影响甚微,低温有些影响,但需到18℃以下。
实验表明,内阻比基准值高出50%的电池,不能通过标准的容量测试,VRLA电池是一个接一个地失效。使用3~4年的电池组,各个内阻值分布**基线值的0~**也是常事。高放电速率下的使用时间似乎对这些因素更为敏感,一般电池内阻增加20~25%时就到了寿命期限。在低放电速率下,电池内阻一般增加20~35%后寿命才结束。
现场测试的数据表明,个别电池的内阻偏离平均值的25%时,就应该做一次放电容量测试了。将温度传感器置于电池表面可以发现电池过热,从而及时发现电池运行过程的异常。
4)内阻测试方法
监测设备厂商近几年陆续推出了对单电池进行内阻监测的产品,由此带来电池监测技术的质变,即由被动监测电压到主动测试电池内部状态。内阻巡检一方面可以监测蓄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运行参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阻的监测及时发现蓄电池的健康程度。
在线内阻测试技术难度大,各厂家的具体实现技术各有特点,其内阻准确度和抗*能力差别也很大。内阻实时在线监测的方法归为两类:直流放电法、交流法。
a.直流放电法
直流法是以在瞬间大电流放电(70A)测量电压降,由此得到蓄电池的内阻,并通过蓄电池内阻变化的情况分析蓄电池落后情况或失效趋势,同时并辅以电压、电流等运行参数的监测,是目前比较良好的监测技术。
直流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a)采用大电流的放电,对蓄电池性能会带来一定的损害;如果测量频度较大,则这种损害又会累积;
b)直流法只能测量蓄电池内阻中的欧姆阻抗,对较化阻抗则无法测量。判断蓄电池的失效、落后是不充分的;
c)同蓄电池的连线需10平方毫米以上,连线方式要求较高。放电器及连线的可靠性要求要高。
b.交流法
近几年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使有效地消除其他电磁信号*成为可能,突破性解决交流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难题,从而使该方法在实际工作得以应用。
交流法就是向蓄电池注入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由于蓄电池内部存在阻抗,然后测量其反馈的电流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比较注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差异,从而测得蓄电池内阻。
交流法特点:
a)由于*放电,避免了大电流放电对蓄电池性能的损害。
b)由于*使蓄电池脱机或静态,避免了系统安全性的隐患,真正实现实时在线测量。
c)交流法同时测量的欧姆阻抗和较化阻抗,使对蓄电池健康度的分析更加真实、可靠。
德国阳光公司在世界胶体电池行业处于良好地位。胶体电池是世界上各项性能优越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德国阳光电池A500系列,在环境温度为20°C时,可存放2年,产品设计寿命达7年,电池容量从1.2–200AhC20。
德国阳光蓄电池A500系列设计寿命6~9年标称容量1.2-200Ah整体电池栅格状板栅结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可再生循环可耐深度放电(根据DIN43539T5)免维护蓄电池(*加液)产品其它特性:**的德国阳光A500蓄电池采用国际良好的胶体技术EUROBAT等级:普通电池自放
蓄电池内阻与容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两种含义:
电池内阻跟额定容量的关系,以及同一型号电池的内阻跟荷电态SOC的关系。十多年前人们曾经试图利用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内阻(或电导)的变化去在线检测电池的容量和预测电池寿命,但却未能如愿;人们对动力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尽可能降低电池内阻。因而本文将进一步探索和阐明一些常用蓄电池内阻与容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蓄电池的内阻跟荷电态的关系
蓄电池的荷电态SOC指的是电池可以放出的容量跟其额定容量的比。这一数据对邮电通信电源系统和正在使用的动力电池组十分重要。

德国阳光蓄电池A400系列美国埃克塞德科技集团旗下的德国阳光Sonnenschein A400系列阀控式密封技术引进于德国先进的胶体电池生产技术、采用欧洲进口的关键原材料,使用欧洲进口关键**生产设备生产。富液式设计、厚较板技术和*特的胶体电解质配制灌加工艺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长的服务寿命和很高的可靠性,可以应用于苛刻的高低温环境、恶劣的电力条件。
该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储能、UPS/EPS等领域
A400系列:创造**成本效益
特征
容量范围(C10):5.5Ah—200Ah
电压等级:12V;
设计浮充寿命:在25℃±5℃环境下,12V系列为15年;
循环寿命:在标准使用条件下,A400-12V系列25%DOD循环2950次;
自放电率≤2%/月;
充电接受能力高,节时节能;
工作温度范围宽:-20℃~55℃
抗深放电性能好: **放电后仍可继续接在负载上,四周后再充电可恢复原容量。

-/gjheag/-
http://995534976.cn.b2b168.com